分享者:5151 | 分類:牛羊類 | 更新:2014/4/25 10:22:26 | 瀏覽:17 |
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牛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。除了牛以外,羊、豬、鹿等偶蹄獸也易感。本病具有高度傳染性,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比較強,很容易造成大的流行。病牛和帶毒牛是引起口蹄疫的傳染源,但是在農(nóng)區(qū)和半農(nóng)半牧區(qū),有時羊和豬也起很大的傳播作用。 |
 |
羊感染后癥狀和病變不像牛那樣明顯,容易被忽視,但它可成為病毒的保存者。豬感染后往往病毒的毒力增強,排出病毒的數(shù)量也增多,因此在疾病流行中的作用更大。病牛的水泡皮、水泡液中病毒含量最高,口水、眼淚、奶、糞便和尿中也含有病毒。病毒排出后污染牧場、飼草、飼料、飲水、空氣、交通工具、圈舍等,健康牛接觸后可感染,病牛和健康直接接觸可引起疾病播散。病毒主要是通過消化道、呼吸道,也可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牛體內(nèi)。大風可造成病毒的遠距離跳躍式傳播。
�?谔阋卟摲谝话銥�2-4天,最長的7天左右。病牛體溫升高達40℃-41℃,食欲減退,流出較多的口水,咀嚼和吞咽困難,呆立無神。1-2天后,在唇和面頰的黏膜、舌面和舌的兩側(cè)、齒齦、硬腭、齒墊等處形成水泡,大小不等,最大的可達雞蛋大。水泡內(nèi)最初是無色或淡黃色的液體,后變混濁,呈灰白色。1-3天后,水泡破裂后形成淺表的糜爛,邊緣不整齊,此時病牛體溫可恢復正常。
有些牛在鼻盤(鼻鏡)上可能也出現(xiàn)水泡。檢查病牛的蹄部,可見皮膚腫脹、疼痛和發(fā)熱。在口腔水泡出現(xiàn)的同時或不久,蹄冠和蹄趾間的柔軟皮膚上也出現(xiàn)水泡,大小不等,早期為澄清的液體,后變混濁,破潰后流出液體可以和污泥形成痂塊。蹄冠部糜爛繼發(fā)細菌感染的病牛,嚴重者可引起牛的蹄匣脫落。
�?谔阋卟∈怯绊�?zhàn)B牛業(yè)的最重要的傳染病之一,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傳染病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疫情,要立即上報。確定診斷后,要劃定疫點、疫區(qū),并實行封鎖。要嚴格封死疫點,堅決撲殺病牛和同群牛,并對尸體及其污染物進行焚燒、深埋等無害化處理。對病牛污染的場所進行徹底消毒。要禁止疫區(qū)的牛、羊、豬等易感動物、有關畜產(chǎn)品和飼料外調(diào),非疫區(qū)的家畜嚴禁進入疫區(qū)。對出入疫區(qū)的交通工具和人員必須全面消毒。在撲殺病牛后,觀察3個月,確實無新病例發(fā)生時,可由政府宣布解除封鎖。表明該次疫情已撲滅。 |
牛口蹄疫病以預防為主,每年要按國家制定的口蹄疫免疫計劃進行預防注射,口蹄疫疫苗免疫期一般為半年,故每隔半年應進行一次口蹄疫免疫注射。 |
|
|
|
|